在这份适用范围为7-18岁儿童青少年、共计七章28条的《规范》全文中,国家体育总局从课外体育培训场地设施要求、课程要求、从业人员要求、内部管理要求、安全要求等多维度出发,要求各省市体育局加强对体育课外培训的监管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规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番出台的《规范》明确指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应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
(一)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
(三)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
(四)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五)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六)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曾于今年10月9日印发“双减”后首个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文件《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
此番《规范》出台,也进一步体现出国家体育总局整治诸如开班资质不全、教练资格证五花八门、教学缺乏专业场地等体育培训机构中丛生乱象的决心。
这些合法证书
应该去何种渠道取得呢?
渠道提醒:
1、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
传统意义上,体制内体育教练员的技术职称定为:国家级教练员、 高级教练员、 中级教练员和初级教练员,由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职能部门展开。
2021年7月,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内容主要有健全职称体系、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完善评价标准等。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
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年联合出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般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依据《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分为 92 个项目,共分为五个职业技能等级,分别为: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其中,三级/高级工和二级/技师两个等级在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中增加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特定要求。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可登录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网络管理平台,申请所在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鉴定。证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国家体育总局颁发。
3.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
由各国家级单项体育协会评定并颁发。
4.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我国实行的是双证书制度,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都是求职人员的应业凭证,求职人员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例如:从事教师岗位人员,除获取教育学类毕业和学位证书外,还应取得教师资格证。
5.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培训证书,须经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与能力测评。
6.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
具体以体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为准。